电脑版
 
张一帆: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之思考
作者:张一帆   来源:城市化杂志    时间:2009-01-09

【个人档案】

张一帆——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

曾在机械工业部、国家机电轻纺投资公司工作,有着10多年基本建设投资、融资的管理经验;1994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金融工作。熟悉和擅长银行信贷评审业务和管理工作,曾组织开展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长期贷款评审业务工作,有比较丰富的工业领域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评审经验。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大力支持“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持产业)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在支持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改善民生的支撑条件,有利于改进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起到先导作用。经验证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每增加1元,GDP就增加2.4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至2007年,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这使得对城镇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显得更为重要。另外,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出行、居家、休闲等方面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也增加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我国4万亿元的内需投资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占有相当的份额。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因此,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

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

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为缓解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融资瓶颈、促进城市化、城镇化和谐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到08年9月底,我行共向同城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与低收入住房建设、城市文化保护等领域,累计承诺贷款21295亿元,贷款余额为6478亿元,预期损失率、不良贷款率均较低,总体资产质量较好。重点支持了辽宁棚户区改造、沈抚同城化、长沙棚户区改造与环境综合整治、苏州环古城保护、成都城乡一体化、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等重大项目。

在实践,开发银行坚持规划先行,把金融融资优势和各地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通过财务顾问等服务,根据未来承载的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承载力,推动规划编制。区分项目特点,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完善信用结构,促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
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在中国与新加坡合资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上得以成功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于1994年5月破土动工,经过14年建设,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实现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7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0万个;2007年实现GDP836亿元,财政收入76亿元,进出口569亿美元,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科技工业园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从1994年至2000年整整6年的项目建设中,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的投融资体制和成熟的融资平台,园区开发进程十分缓慢。2000年开发银行介入后,与园区共同坚持以“先规划后建设”为核心理念,根据园区规划和建设进度,开发银行制定了科学的项目融资规划。从2000年开始,开发银行先后向园区承诺了四期贷款,累计发放额近150亿元,占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银行,开发银行成功的投融资方式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园区创新能力提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2003年开发银行与园区创业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了10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3亿元的种子期创投基金、1.5亿美元的中-以基金,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社会资金参与创业投资。2003和2005年开发银行先后承销发行了两期园区共计22亿元企业债券,实现了以债券上市为标志的从政府入口到市场出口的转化。

推动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衰退,也使我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对公共基础设施贷款业务会造成一定的潜在影响。而08年11月份,国家及时果断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也为我行公共基础设施业务健康发展、拉动内需提供了机遇。

同时,应该看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等特点,并且作为基础设施资金主要来源的政府财政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的增长。这些使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缺乏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以中长期信用为主的金融机构运用发展、创新的思维去探索符合实际的化解融资瓶颈措施。一是重点支持领域。以支持区域展,促进产业调整、产业升级,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支持城际整合、同城化、城市群、带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社会化发展。二是优化融资载体。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制改革,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行业的市场化进程,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发挥政府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与建设的组织监督管理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主体。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4-29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