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烟台城镇化发展纲要出台 2015年城镇化率63%
作者:杨春娜 熊昌华   来源:水母网    时间:2013-04-20

  昨天,《烟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炉。按照《纲要》要求,到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城镇化率要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44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到2015年,完成三年村庄整治任务,全市半数农户住进新房,到2020年,全部完成城中(郊)村改造任务,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与城镇全面接轨。

  2015年,城镇人口440万以上

  根据《纲要》,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440万人以上;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以上;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平方米以上,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各功能区成为支撑人口聚集的重点区域,各项城镇化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等城市达到7个,3万人以上小城镇达到8个。
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接近东部沿海地区较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构建起支撑蓝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设的城镇体系。

  其中,到2015年,龙口、莱州城镇人口达到45万人以上,莱阳达到40万人以上,招远达到35万人以上,海阳达到30万人以上,蓬莱、栖霞达到25万人以上,长岛县城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

  2015年,市区公交超25公里/小时

  《纲要》对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中小城市为节点,构建连接各功能区,对接农村社区,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管道运输配套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到2015年,市区公交平均营运速度达到时速25公里以上,市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实现中心城市与县城之间一级以上公路连接、县城与主要乡镇之间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打造90分钟市域通勤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0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德龙烟铁路基本建成,烟台潮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开通动车组、加入高铁网、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246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5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5亿吨和260万标箱;管道运输达到540公里,年通过能力达到2500万吨。

  2015年,市区供热普及率达76.5%

  《纲要》要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旧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聚居地的人居和交通环境。

  同时,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积极开发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提升全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到2015年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350万千瓦。

  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完善城市给水排水设施,提高防洪、供水保障能力,到2015年全市总供水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

  积极引进第二气源,到2015年市区燃气和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76.5%以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地下停车、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设施。

  2015年,超9成天气优于二级标准

   《纲要》对农村、城市环境都有详细要求,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总面积达到880万亩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城市建成区全年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比达到90%以上。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清理整顿闲置土地,鼓励对低效利用土地开展“二次开发”,支持建设多层厂房,规范土地投资强度和效益标准。推进建筑节能,全面落实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到2015年适合改造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达到40%以上。加强水系生态建设,强化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改造建设,实现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到2015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海海域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市70%以上的小城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5%。积极推进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电子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垃圾焚烧综合利用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2015年,每乡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

  “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许多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纲要》对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也做了规划:编制实施《烟台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到2015年,每一个乡镇(街道)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市80%以上的幼儿园和所有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每年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4.5万人、开展社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到2015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分别达到1.8万人和1.74万张;到2020年,分别达到1.99万人和1.97万张。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
2015年,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

  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80岁以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上门体检。在牟平一处省小城镇示范镇,许多村民对这项养老保障赞不绝口,镇里的老人们享受如城市居民一样的补贴。

  《纲要》要求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稳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服务均等。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万张,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形成覆盖全市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6-16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