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博友眼中的“386199部队”
  来源:城市化杂志    时间:2009-11-26

力求城市化与留守儿童权益的双赢

葛如江的博客

11月20日是“国际儿童日”,全世界儿童共同的节日。这一由联合国发起成立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当作国家的根本大计,不断为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并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产物。孩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才能上正规的公立学校;在父母打工地,没有他们的课桌,除非交上不菲的赞助费或是跻身各种资源缺乏的民办学校。因此,很多孩子与父母只能骨肉分离,留守农村,由此引发出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等问题。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有关文件,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但不少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在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免借读费招收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入学时,设置了一些关卡,使得相当多的农民工子女被剥夺了与城市儿童平等进入公办学校的资格。

在保护留守儿童权益问题上,各级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将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化战略联系起来,统一规划,多方面入手,配置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完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救助制度,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多地不再留守。

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应在城市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廉租房,让他们在劳作的城市安家,家庭团圆,过上体面的生活;进一步开放民间办学的资源,让民办学校得到与公立学校平等竞争的机会,吸纳更多的优质师资,让孩子在父母身边上学。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和配套措施,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流动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益。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追求城市化与留守儿童权益的双赢,应当成为中国社会不懈的追求。

农村留守妇女: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

陈俊的博客

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打工挣钱。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一起进城,有的将妻儿留在原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被称为“留守妇女”的群体随之出现。以苏中某县为例,目前有13万建筑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再加上其他行业的外出打工者,大约有15万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使得该县农村60%以上的家庭是妇女在家留守。这些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种田看家的妇女,绝大多数含辛茹苦守好“后方”,然而,她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受到内外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引发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遭受性骚扰、性侵害的频率高。农村娱乐设施少,娱乐方式陈旧,女性的活动范围有限,空间狭窄,跟男性在生产生活方面见面的机会多,她们有时不得不容忍农村男性的粗俗下流话和一些不文明的举动。有些软弱的妇女甚至多次受到周围一些不怀好意男性和外来流动人员的强暴。二是婚外情增多。“留守妇女”长年累月留守家中,许多重体力活自己干不了的,就需要请其他男性帮助,她们因长期的寂寞与无助,容易产生婚外情。三是生活艰辛还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留守妇女”在家里不仅要操持家务、抚养孩子、赡养公婆、劳作田地,还得承受着缺乏丈夫关爱的感情折磨。同时,有些农村壮劳力外出打工后,寻花问柳,成为现代“陈世美”,他们有了新欢之后,回来闹离婚,使得留守妇女们产生沉重的精神压力,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

上述三大问题不仅给许多“留守妇女”带来了永久的伤痛,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1、丈夫背叛自己后,留守妇女既受委屈又不会向人倾诉,心里产生烦恼和极度不平衡,导致走极端,轻者自己喝农药自杀,重者杀夫泄愤。另外,留守妇女的婚外情被丈夫发现后,若处理不当,也容易使矛盾激化,引发恶性案件。2、有些夫妻因长期分居,双方缺乏感情交流与沟通,又因彼此生活环境不同,渐渐产生距离,感情日益生疏,产生了矛盾又缺少化解机会,直至难以维系夫妻关系而分手。3、“留守家庭”中缺少了一个人身、财产安全的强有力的捍卫者,致使农村偷盗、强奸、伤害案件增多。还是以苏中某县为例,2008年该县发生在农村的盗窃案件占整个盗窃案件总数的71%;破获的15起强奸案中,发生在农村的就有11起,其中受害人为“留守妇女”的就占了4起。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关系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这是农村妇女权益的重要部分,更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研究,尽早落实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不容忽视

李家喜的博客

我国是个重视孝道的国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是国人的追求。敬老、养老是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力离开乡村到城市谋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精神问题的大量增加。在“未富先老”提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农村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正在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观念变更的双重挑战。我们村的村民李老,爱人双目失明,膝下有两女。受传统思想影响,两老一直生活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制约,两女无力回老家照顾父母。接近60岁的李老患有骨质增生,还要种田耕地。爱人每月100多元的医药费,靠他在农闲季节强撑着出门,给人上屋捡瓦所得。由于年纪大,脚手不灵便,去年在给人家做工的时候,他不幸从屋上摔了下来,足足在家养了一个月。现在腰杆成天气预报,到雨雪天气腰部的伤痛就发作。李老哀叹着说:“她们姐妹俩本来生活就困难,如果来照顾我们,更增加了她们的负担,所以自己能撑一天算一天。”像李老的情况,农村还有很多。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大批农村青壮年农民进城。城市生活方式与农村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住惯了农村的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再说进城务工的农民,生活、收入不定,也难以带着老人进城共同生活。因此,老人们一般不愿跟随子女到城市生活,而选择留在乡村。但已经进城的子女不愿再回到乡村生活。因此,村村寨寨看到的都是老人小孩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冬天,叙永县泽家镇东路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深思的老人自杀事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老人的儿子媳妇外出打工,留下两个孩子由老人来照管。从小就调皮的两兄弟在学校读书期间迷恋上了网络,他们不但不听婆婆劝告,还经常辱骂婆婆。长期以来,由于孙子不孝,婆婆在精神上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于是,婆婆多次在孙子面前说:“你们两兄弟这样不在行,我自己吃农药死了还好些。”“婆婆经常那么说,我们还以为她只是在说气话,根本没在意,没想到她还真的就那么去了。”兄弟俩现在想来后悔莫及。

在土地上劳作一生的老人都渴望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但他们的需求在今天已无法得到满足,成了现代社会的新问题。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精神需求,让他们安享晚年,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笔者希望有关各方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从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来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6-1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