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1-10-10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新问题

  52%的就业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以前,只觉得没钱受人歧视。城里人看我们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总有一种优越感,所以除了工作,和他们交往不多。”来自河南的小蔡在北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干了5年汽修工,“可是现在,就是攒够钱,没有北京户口,经适房、廉租房还有买车,都没法申请。”

  在中国,像小蔡这样的流动人口超过2亿。《报告》指出,在城市快速“成长”过程中,“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今年24岁的小蔡,老家在豫南农村,高中毕业后来北京打工。“来了就没想再回去,我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不能再当农民工。”

  今天的流动大军,“80后”正逐步成为主角。《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新问题。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小时,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

  在北京东直门的一个工地,49岁的陕西人赵成放下手里的推车,身后平地而起的大楼是他和工友们用2年时间建起来的。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他说家乡宣传过这事,但没记住。

  目前,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报告》显示,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0%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8.4%、48.9%和25.1%,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

  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3/4的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平均每月387元,超过流动人口家庭总支出的1/5。41.5%的流动人口租房者认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房租。

  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27.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为1∶1.12。

  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弱

  84.5%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无任何职业技术职称

  “与欧洲国家城市化初期不同,中国进城农民工没能迅速转为城市市民。”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田雪原分析,这既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原因,也有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较弱、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生活要求的因素。

  “由于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流动人口几乎成为除市民、农民以外的第三大人口群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目前,多数城市为居民提供服务仍以户籍为依据。流动人口终年奔忙在城市,很多时候却又游离在城市体系之外。如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经费投入缺乏有力法律依据,大部分社会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差,仍有很大比例的流动人口未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未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等。

  “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弱。”田雪原认为,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在选择专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流动人口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报告》显示,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劳动技能整体偏低,84.5%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无任何职业技术职称,也未接受过职业培训。在目前就业(不含雇主)或失业的流动人口中,接受过政府组织的与就业相关培训的比例仅为17.8%。

  “流动人口权利缺失应引起关注。”田雪原表示,流动人口缺少代言机构,如工会组织、农会组织等,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尽管与城市职工从事同样工作,却不能完全享受所在单位正式职工和城市居民应有的福利待遇。

  流动人口难享公共服务

  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

  《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以上。如何让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转为市民?如何让他们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以后,我们的养老保险金可随身‘携带’啦。”高中毕业后,王敏一直在东莞打工,现在嫂子约她来北京做收入颇高的月嫂。跳槽在即,赶上了好政策。

  以前,中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跨省转移。《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比例低,异地接续仍然困难。在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被访者中,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这将造成前期缴费的失效,不能为流动人口未来生活带来真正保障。不了解养老保险接续政策以及接续手续复杂是流动人口未能进行养老保险接续的主要原因。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以后,不管农民工在哪里工作、参保,不管在一家企业、一个城市参保时间多长,其记录都可以由政府累积起来。这样,农民工可以比较容易地累积到参保15年的标准,从而在达到法定年龄后,不管是留在城市工作,还是回乡养老,都可以从当地的政府机构领到养老金。

  “解决流动人口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影响流动人口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问题,为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提供公平的外部环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

  “流动人口在未来长期存在,政策、措施不能短视,要长期化、制度化。”翟振武认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流动是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欠发展的征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工是主体”。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农村人口净流出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均在30%以上。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应改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管理体制,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记者 李晓宏)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6-02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