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六月一日起实施
  来源:城市化网    时间:2024-05-18
  5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保护补偿领域的法律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条例》共6章33节,内容包括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

  财政纵向补偿方面,《条例》一方面以法规形式稳定生态保护投入,另一方面,强化区域主体功能,将一些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纳入中央财政补偿范围,从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

  地区间横向补偿方面,重在加强区域治理联动,织密织牢保护合作网络。近年来,相关地方积极实践,探索出横跨各重点流域、纵贯省市县乡村的全方位、多层次横向补偿机制。“在把这些好经验用法律法规明确、上升为制度的同时,《条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偿协议签订、协议履行、纠纷解决等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规范。”郭兰峰说。

  市场机制补偿方面,发挥有效市场功能。《条例》明确提出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补偿路径,通过推进资源环境权益交易,促进生态产业发展,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等多元化方式,动员和汇聚各方面力量,实现生态产品需求和供给的精准对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

  此外,《条例》还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为补偿机制实施保驾护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王心同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生态保护主体、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补偿资金规模是逐年增长的。《条例》的出台,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提出了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的方式。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6-17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