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张曙光:世界经验已证明城市化是必然趋势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11-05-26

今天下午,我想和大家聊三个问题:一是聊一下城市化在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二是讨论一下中国的城市化,如果说我们的工业化是成功的,那么我们的城市化是扭曲的;三是讨论一下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如何能够正确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

其实在经济发展中间,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如果说工业化是就产业的发展来看的,那么城市化也许是就布局的情况来看的。所以,在经济增长起飞的过程中间,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是一个同时推进的过程,如果说是同时推进的话,那对经济发展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了。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说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间非常重要呢?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方面因为城市化的过程是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提升的过程。咱们想一想,城市化是把在农村的资源配置到城市里面来,而城市不管是从它的经济生活,还是从各个方面来看,它的效率是高的。所以,你看土地到城市里面,在农业里面,它的价值相对要低,而一旦到城市里面来,咱们可以看到,它的增值幅度就相当大。当然,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的土地用途和我们进了城市工业的用途,以至于到了商业各个其他方面,到地产业的用途,价值差距是很大的,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还有,不光是土地,而且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中国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咱们这些年城市的发展就是大量的人口进城,而这些人在农村里面是千载的失业人口,很多人没有事情干,因为一个人就那么一点地,用不了这么多劳动力了;但是由于过去体制上的原因,把这些人都放到农村,所以他在农村是失业的。但是现在可以看,城市发展起来以后,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流入工业,流入沿海地区,一些无用的、闲置的劳动力居然变成了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动力。而且,你也可以看到,由于这样一些过程,咱们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产业的结构、就业的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拿就业来说,现在农村尽管名义上说有多少劳动力,但是实际上进城的人口已经不少了。所以,这是一个促进增长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们收入提高的过程。刚才,姚景源讲了,说城乡人口的收入差距是3倍。那你想一想,如果说把进城人口的收入都达到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咱们会创造出多大的需求来?经济发展我看最重要的是需求,如果有需求,你这个企业的产品有市场需求,这个国家有巨大的需求,那么我想没有这个企业和国家没有不发展的。因为确实需求可以创造出供给来,供给也可以创造需求。从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咱们处在今天的水平,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城市化的过程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共同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一个过程。这是我简单讲的第一个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是扭曲的 存在三大失衡

第二个问题,我讲中国的工业化是成功的,中国的城市化是扭曲的。为什么这么讲?3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前做一个比较,大家就清楚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走的工业化路子,我把它叫做“外援的工业化”,也就是说咱们工业发展需要的资源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来的,咱们发展的市场很大一部分也在国外。比如这些年出口占到20%几,工业的1/4市场在国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况。为什么外援的工业化能够成功?大家想,实际上所有的工业化成功的都是外援工业化,老牌的发达国家走的是殖民的路子,从殖民地作为它的销售市场,作为它原材料的来源,这很清楚了。那么,就是到了6、70年代以后,亚洲的四小龙工业化也是外援工业化,那个时候,借助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腾出来的市场进行的工业转移,这些国家发展起来了。中国这30年仍然走的是这个路子,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你再反过来看,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前30年工业化不成功?我们就是走在一条内援工业化的路子。而外援工业化成功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利用了规模发展,达到了规模经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利用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这两条是根本的东西。内援规模化打破不了这两个瓶颈,所以你是失败的。当然,我们工业发展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个路子是走对的。为什么走对?也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前30年的教训,我们搞了30年,大家搞成了一些工业,建立了所谓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的冲击下,你可以看,站住的还有多少?所以,前30年以至于这30年明白了一个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所以这30年集中力量来搞发展,而且明白了如何去发展。

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同时发展。但是在中国现实的情况来看,工业发展得不错,城市化虽然速度也不慢,现在达到了47%,前年是46.6%,达到了这么一个水平,确实这些年的速度也不慢;同时城市的面貌确实改善了很大,现在中国的城市确实是相当漂亮。问题在于城市化有几个失衡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是,咱们的城市化是一个“半拉的城市化”,为什么是半拉的城市化呢?城市化说到底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但是咱们现在的46.6也好、47里面,算下来13亿多,大概是6亿多。这6亿多的城市人口当中包括了两个部分不是真正的城市人,一个部分是现在进城的1.45亿农民工,他们人进了城,在城市里面工作;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他们没有城市人的地位,也没有城市人的福利。所以,这些人进城以后,咱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些中国的现象,就是现在大家讲的,留守儿童、打工者子弟学校、新的夫妻两地分居,过去是干部分居,我分居了12年,现在是农民工分居,特殊的春运现象,都是中国特殊的问题,就是因为你是半拉城市化。另外,咱们还有1.4亿住在城市的农村人口,也计算在城市人口当中,大家想想2.8亿,没有完成身份的转变,这是现在城市化一个失衡的地方。

第二个失衡的地方是城市化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状况,城市面积的扩展快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快于城市生活的提升。大概从00年到08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以6.7%的速度年平均的速度在增长;而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概在2.5%左右;而咱们的城市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呆滞、僵化的东西。这个地方给大家举例子,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城市生活。最近亚运会非常成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为了开亚运会,广州说花了2200个亿。那么,有一件事情,在亚运会的主会场周围,凡是枪射程之内的住户,一律在这个期间要关门走人,但是得把灯亮着。大家想一想,有些人就是围绕看亚运会才买的房子,但是买了房子结果是不能住,这是一种什么状况?这种城市生活连自己的财产自己都没有使用的自由,我想,恐怕不是一个正常的生活,更不是一个正常的城市生活。

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城市发展得很漂亮,工业发展得很快。大家也知道,去年富士康13跳,我没有去过富士康,据说富士康的厂区还是相当漂亮的。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漂亮的地方不是人生活的地方,把人逼疯,连着13个从楼上跳下来?刚才姚景源也提到了,说我们世博会的口号“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但是如果是这种状况的话,我觉得这个城市化是没有多大必要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城市生活提升的速度恐怕还是相当落后的,很多还是计划经济的色彩。这是第二个失衡。

第三个失衡,实际上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口流动和资源流动同时进行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城市化过程当中,这两个东西是分裂的。有人口流动,而没有资源流动,大规模的农民进了城,但是在农村还有一块承包地,有一块地在那个地方,那些地是不能流动的,其实一个正常的过程应该是人口的流动和资源的流动同时进行的过程,我进了城,我不愿意在农村呆了,我把地卖了,到城市里面重新买房置地,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咱们不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中国的城市化你可以看,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但是你小规模的人口迁移,你是不能迁的。

这样一个过程,大家可以看到,虽然说中国今天的城市面貌大变,但是它是建立在农村落后和凋敝的基础之上的。回过头来说,同现在的土地制度有关,是建立在农民血泪基础之上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所以,如果说我们30年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走对了工业化的道路;但是,我们没有明白另外一个硬道理,其实平等、公平也是硬道理!我们城市化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用一个歧视的办法来推进的。所以,没有明白平等也是硬道理,使得我们今天的城市化出现了扭曲。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其实道理也并不难,就在于工业化有了前30年的失败教训,而且工业化主要是一个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明白了规模经济的道理,明白了外援工业化的路子,咱们这些年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城市化却涉及到很多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涉及到农村和城市、工人和农民、农业和工业、其他产业的发展,涉及到这样一系列的利益调整。所以,你也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发展了这么些年,城市化发展那么快,为什么我们的服务业比例还那么低,只有40%多一点?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城市化路子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调整的。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如何来推进这个事情?

中国的城市化该如何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讲得很清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一个关键时期,是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是相当正确的。只要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思想去做,我想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个解决概括起来是两头的问题,因为城市化的过程总是有一个把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所以各国的城市化率也都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描述。

所以,对中国的现实来说,一头是要解决农民进城的落地问题,这头的问题恐怕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大家都在讲的户籍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恐怕是这些进城人口如何能够让他在城市里面落下来,那么你就需要解决就业,需要解决他的住房,需要解决他的社会保障。就业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国这么多人口,我觉得是能解决的。我们现在有些解决的办法不见的是对的。你想想,如果我们让政府去解决就业,像去年一样,你弄20万大学生去参军,再弄上多少村官,能解决多少问题?恐怕还需要放开,让大家去想办法,那就需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实,咱们做一些调整也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可以想到了。

我们现在的中小学一个班5、60,甚至还有更多,大班哄,课堂上解决不了,就给课外的辅导找了一个更大的市场。现在这样的状况把孩子弄得疲于奔命,为什么不可以划班,把每一个班划得不超过20个人,课堂上老师就能解决问题,那对课外的辅导就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但是,你可以想想,它可以解决多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咱们有多少中小学的教师,你可以考虑考虑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教育部不这样,有的地方人少了,他还合校,所以,教育改革从这儿做起,既解决就业问题,又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

还有,城市的服务业,你看中国现在的老年人口已经是12.5%了,进入老年。咱们的老年产业发展是相当落后的,老年的服务是相当落后的。你想想,为多少进城的人口可以提供他的就业?

再看住房,和咱们地产业有关。现在的住房政策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咱们现在不管是廉租房,还是保障性住房,政府考虑的只是城市的贫困人口,城市的无房人口,而并没有把进城的1.45亿农民工包括在内,也没有把那些北漂人包括在内。你可以看到,这给需求方面就减少了一大块。再从供给的方面来看,我们的政策也不对,咱们现在国有的房地产企业在干什么呢?也在二级市场上炒地皮、炒房价。既然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政府的职能,为什么不让这些国有的房地产业去做保障性住房的事情?所以,从供给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政策也不对。如果我们能把这个从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做出调整,我想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大家说,现在的土地问题很紧张,那么,经过这些年的扩展,城市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城市需要扩展,怎么解决它的土地问题?现在所谓的那些规划,大家不过还是跑到国土资源部要指标,因为你规划有了,没有计划指标还是不能用的。那么,你按什么给他计划指标?有没有标准?没有。其实这个问题就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标准,就是按你真正进城落户的农村人口来给你用地指标,进一个人就给你相应的土地,不管是按现在城市人均占地面积来给也好,还是按全国平均水平来给也好,它确实是一个标准。有了标准,而且把城市化联系起来,我想,这个问题就能解决。现在这个东西是烂的,打破头的,没有标准的,是谁的公关能力强,谁拿到的多。那么,它造成了一大堆的问题,就是咱们可以看到的,国土部门腐败,倒下去一个一个的那些官员。

另一头,你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让农村的人口出来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很好的出来,解决那块出来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土地的问题,其实咱们很多政策,我觉得如果不从长远来看,有些政策是短视的,比如说取消农业税,有没有好的作用呢?有好的作用;但是现在你也可以看到它的负面作用也出来了。那么现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成都、重庆搞地票,搞土地的指标交易,可不可以搞呢?我觉得是可以的,动总比不动好,咱们过去一律不准交易、不准动,这是不行的,资源就死在那个地方了,而我现在动了,好!但是怎么动,是可以讲究的。指标交易是中国在改革中间的一个创造,本来这个东西是一个不合法的东西,但它确实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大家想一想,1994年,我们外汇并轨就是指标交易,有外汇的、没有外汇的到外汇交易中心去搞一个外汇指标,交易了,出了门,黑市价格补齐,最后使得汇率并轨,解决了问题;烟草的指标交易也是这样,有烟草生产能力的和没有生产能力的都有指标,这个交易实际上是政府税收交易,我把指标给你,你给我一些税收,这个发改委和烟草总局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好的事情。

但是现在土地的指标交易却是一个用政府的交易而完成的市场交易,为什么呢?大家仔细想,有指标的是远郊的农民,因为远郊把宅基地让农民上楼,把宅基地复垦,变成建设用地指标腾出来。那么,谁需要这个建设用地指标呢?实际上是郊区的农民,因为城市要扩展,占的是郊区的土地,郊区的土地原来是农地,现在要变成建设用地,他需要的指标。现在咱们的操作是远郊的农民把指标卖给政府,政府再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来去占地,转了这么一大圈,而农民根本不能参与这个交易。那么,不能参与这个交易,大部分的利益就被政府占去了,土地出让金,去年是1万5千亿,今年是2万7千亿,大家可以看看结果,就是这么来的。成都的指标交易,去年的价格是每亩8万元。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让它交易公开,让交易的主体能够参与进来,把它公开化、透明化。实际上真正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口流动、资源流动进行的过程,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做,让资源能够交易,那么这个问题都好解决。所以,我倒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改变我们现在这样一些城市化中间的政策,我想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当然问题具体操作起来是复杂的,三部分农民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你要分开来考虑,一是进城的农民工;二是郊区的农民;三是远郊的农民,他们对土地的态度也都不一样,你就得根据这个东西来解决,你能如何提高土地的比较收益,让农民自己去保护耕地,而不是现在温家宝要保护耕地,农民不保护、地方政府不保护,他是保护不了的,利益不享用,只有利益享用的政策才有可能自动的实施,而利益不享用的政策是永远实施不了的。所以,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来解决的话,我想中国的问题不难解决,中国的问题也会很快的完成。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5-10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