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进城落户”政策宽松,江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迅速提升
  来源:中国江西网    时间:2017-11-17

  “落户城镇,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要方便很多。”11月14日,对于陈明华来说是个重要日子,当天,他将户籍从分宜县分宜镇站前村转到新余市主城区,拿到了新户籍卡。

  陈明华的“进城”,是江西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江西户籍改革政策不断完善,城乡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不断加速。截至目前,江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到37.44%,比2013年提高了10.34%,增长比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城镇化短板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高。”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冬庆表示,过去江西乃至全国大量存在农民“身体进城,权益不入城”现象。解决问题,关键在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近年来,江西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更加注重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和效果,走江西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一方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之路,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了城”;进一步放宽重点群体人员在城镇落户条件,实行全国最宽松的落户政策,有效解决了510.3万被征地农业人口改登户籍问题,为47万余名无户口人员办理了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登记流动人口217.7万人,制发居住证153.1万份,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全覆盖机制基本建立;以户口一元化改登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区失地、半失地农民就地转户工作,城乡统一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江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进城”。全省累计争取国家安排新型城镇化专项基金15.24亿元,支持一大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任务计划97.69万户。同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各类进城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如今,农业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上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待遇。五年来,全省共有41.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全面实施,公租户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更多的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到公租房,户籍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和财产要素,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利,对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江西深入推进“三权”改革,持续加大农村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力度,有力保障原来农业人口的权益,让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进城”。目前,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达3691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60万亩,林权流转2572万亩,更多农民带着流转收益进城。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江西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实现63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附: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摘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精神,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城镇化、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市县政府尤其是人口流入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扩大覆盖——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综合施策,促进均衡——综合考虑户籍人口、持有居住证人口、常住人口以及地区间财力差异等因素,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激励引导,有序推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引导市县政府有效吸纳转移人口。

  尊重意愿,消除顾虑——充分尊重农民自主定居落户的意愿,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享有的既有权益。

  二、政策措施

  (一)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市县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就近划片入学政策。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同等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与学生流动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省财政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准核定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涉及学生政策的转移支付,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增强学生就读学校的可选择性。

  (二)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8号),按照“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统筹层次、统一大病保障机制”的要求,加快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7年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居住证持有人选择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均相同。整合城乡医疗保险信息资源,加快省、市、县(区)三级医疗保险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实行全省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就医“一卡通”,避免重复参保、重复补助。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参保人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推进省外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统筹使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三)支持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统筹城乡的原则,加快实施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省财政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做好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等工作,并将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镇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因素。

  (四)支持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就业服务体系。 省财政在分配就业专项资金时,要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就业问题,将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作为分配因素,并赋予适当权重。市县财政部门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

  (五)支持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推动进城落户农民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权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省财政在安排保障性住房等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六)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 省财政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奖励资金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以及市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情况进行测算分配,并向吸纳流动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市县财政部门要统筹上级奖励资金和自有财力,妥善安排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增强社区服务能力以及支持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支出。

  (七)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 充分考虑各地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完善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省财政在测算市县相关支出时,适当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规模等因素,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县(市、区)的财力保障。各地要统筹用好资金,切实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八)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要根据不同时期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规模、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变化等,对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各级财政部门在测算分配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时,要根据资金性质、补助对象、实施条件等因素,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为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持。

  (九)支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市县政府要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

  (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市县政府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要通过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相关权益退出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促进相关权益的实现和维护,但现阶段要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4-27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