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未来5-10年人口和经济占城市总量的80-90%以上都是城镇群
作者:伍振国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7-11-14

城市群将成未来城镇化主体 已有8000多万农民当上城里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家认为,城市群建设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开出了“良药方”,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城乡平衡,补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充分短板。

  昨日,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清华大学共同指导、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透露,我国城市群建设工作步伐加快,今年有望完成全部城市群建设规划。

  胡祖才说,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了中央委部办城市规划,目前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性规划。

  “这些规划已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并将按程序上报,各省负责编制的省内城市群规划也进展顺利。今年,有望完成全部城市群规划规划的建设工作。” 胡祖才表示,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规划实施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武汉、成都、郑州等中心城市建设,加强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有序进展中。

  他同时还透露,过去一年,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工作推进扎实有序,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地。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吸引大学生落户的政策。

  据胡祖才介绍,目前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范围已经扩展至两个省246个城、市、镇。

  与会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城市群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主体,城镇化非常重要的格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要重视新区的建设,重视疏解超级城市的一些功能。”

  辜胜阻说,过去5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这是非常快的。在他看来,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潜在内需,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突破口。“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一体的,既然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在内需,它也是供给化结构改革的一方面,也是引领‘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辜胜阻表示,城市群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根据“十三五”规划发展方案,城市群为主体的引领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性。“近10年来我国城市群总数已经超过30个,有预测5-10年人口和经济占城市总量的80-90%以上,都是城镇群。”

  他认为,中国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3大城市群外,还应该关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区,中部和西部城市群的分布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非常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主题演讲中提出,我国市场化带来的要素流动,推动了空间的集聚,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他认为国家自然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发展城镇群可能是和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匹配的一个模式,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大规模农业人口转移都为我国城市群发展创造条件。

  尽管过去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胡祖才也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城镇化质量仍然不够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地有待进一步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缺乏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盲目发展倾向等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在。

  此外专家还认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完成城市性规划,加快规划实施。胡祖才指出,需要通过三四线城市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线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此外,还需要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建设,发挥特色小镇、小城镇在创新、创业,连接城乡方面的积极作用,防止盲目建设。

  胡祖才认为,我国城镇化的下一步重点将是提高质量。比如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进一步落实部级改革成果和居住证制度,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

  专家一致认为,发展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以人为本”才是城镇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胡祖才特别指出,“人地挂钩”、“人钱挂钩”等关键性政策出台实施,使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性通道已经打开。“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常住人口覆盖,农民工、随迁子女80%以上在公办学校救助,农民工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已经在2000万人次以上,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展。”

  辜胜阻说,我国过去几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三农成绩单举世瞩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农民市民化进城后城镇化要围绕人、业、钱、地、方五个要素展开,落实居住证制度、覆盖城市公共服务、创造就业机遇等工作都是城镇化的关键,因为人是城镇化的主题和核心。“城镇化一般需要三维转换,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移,从农民到非农产业的职业转换,从农民到城镇居民的生存边界。”

  王一鸣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的完善、住房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城镇管理体制7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关键。

  “继续围绕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领域和主要途径,鼓励试点地区加快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发挥探路作用。”胡祖才最后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的重要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起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3-29 15:21